保定武术学校

关于我们

细数保定武术的由来及渊源
时间:2015年09月15日信息来源:中华宇辰文武学校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保定市和其它地市一样,文化大革命运动尚未完全停止,民间武术运动便已消然复苏。但规模不大,也比较松散。

进入80年代,保定武术有了飞跃发展,1981年1月28日经市体总研究、市体委批准,成立了保定市武术协会。


1980年9月1日保定市成立第二工人文化宫,参加庆祝演出单位“市武协筹委会”.保定市诸多门派传人应邀前去做了表演,表演很成功,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武术极大的热情。

1982年11月21日至25日市体委组织武术协会成员到北京参观、学习。并观摩了全国散手和太极拳的比赛,此次活动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接纳了北京一些新的发展信息和新的思想。此行对保定以后的武术开展起到了关健的作用。回保后,由群体科组织,立即座谈,讨论、布署、以至后来在全市及郊区范围内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武术热潮。

2015年保定市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

保定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消声匿迹的许多拳术、器械套路纷纷亮相,清晨随处可见习武人群,保定市武术辅导站学员人数快速增多,同期在训人数超千人,市内各门各派的一些老拳师、专职教练和通过比赛的夺冠者大都被请了去授课,千余人的练武场面当时在保定引起了很大震动,省武协和省体育科研组专门来人参观.调研。邯郸、承德等地武术组织还派人前来学习取经。

另外,清真寺街武术组织以及水碾头村武术会和岳庄武术组织等,都大张旗鼓的恢复了民间武术活动,我市周边的武术组织也将群众性武术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有声有色。

1983年至1986年在国家体委的步署下,全国各地均下大力量调急各方人员对所在市、区、县展开了一场对传统武术的抢救、挖掘、整理工作。保定市体育运动委员会于1983年3月24日下发了《关于召开市武术工作座谈会的通知》组织了由宋振奎任组长,翟文凤任副组长,有保定日报、保定电台、电视台、宣传部、地方志办公室等九部门派人参加的联合挖整组对我市所有拳种、门派、及有影响的个人进行了漫长、细致的走访,在省体委、省武协召开的第一阶段各地市汇报会上,宋振奎代表我市作汇报发言,得到了到场的国家武协副主席徐才、省体委副主任赵经宏、的充分肯定和表杨。历时三年,在保定挖整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了《保定市拳械录》的编写工作,并被评为河北省武术《拳械录》文搞一等奖。挖整工作先进集体,翟文凤、宋振奎、常建业被评为河北省挖整先进个人。河大基建处的吕文明、北关辅导分站的黄庆奎获河北省《拳械录》文稿个人二等奖。

1983年5月保定市成立了民族体育协会、在市民委、市体委领导下开展民族体育运动,挖整濒临失传的武林绝技,特邀武术前辈马子荣、马子明、白书田三位老先生开设了武术、摔跤、散手、等训练班。改革开放后,回族安洪喜老师及尹双喜、李长春等曾多次代表保定市、地区参加河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武术比赛,均获得了优异成绩。

1984年4月由武淑清老师创建,段书兴老师任总教练的河北大学武术协会在本校武术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除在保定地、市比赛多次奖外,2000年,校武术协会被评为全国大学系统八大社团之一。同时河北农大也在1987年出色的承办了全国农业系统高校武术比赛,在后来的省、市武术比赛中河北农大体育教研室张明强老师多次担任总裁判长之职。1999年成立了农大武术协会。驻保的这两所老牌大学为保定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85年,中华全国体总河北省分会发文:关于组织武术《拳械录》技术录相的通知,保定的〈短拳〉、〈戳脚枪〉、《太极十三形拳》、《八闪翻》入选。《义子八翻拳》、《义子拳》的传人保定北关的王长山、芦秋元参加了录相整理。

同年,武协换届,武淑清任武协主席,重点狠抓裁判业务学习与提高,很快,我市终于有了自已的国家一级裁判。与此同时,各中小学也相继从武术协会、辅导总站、聘请教练,共辅导武警、保安、专科、中、小学校多达上百所,市内到处都可见到武术活动的身影。

1986年,市体委、市体总为了尽快提高我市广大武术爱好者和运动员的整体水平,联系了全国各项武术冠军和由北京武术队教练李俊峰以及他所带的队员来保在保定体育馆做了表演,并在地区招待处和我市的各门派代表见面、交流、共进晚餐。对我市武术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98年市体委、市体总下发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暨进行首批武术段位评审的通知

2006年市武术协会下发了关于开展会员制工作的通知。

为了提高培训的专业化,和多样性,随着形势发展和大众需求,我市先后有多家武馆成立。

上述武馆的成立,对我市传统武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1996年,由市武术协会组织,由中华武馆、振华武馆、北方戳脚武馆、玉生武术队等单位参加的我市首届民间武术擂台争霸赛,冠名为《神州第一擂》的传统式武术散打比赛在满城县境内的抱阳山半山腰的一大块平地上开战,比赛不分级别,为了保证队员的人身安全,靠山涧一侧下面用大网平面张开,正式开始前保定市武术辅导总站的学员们做了精采的对练表演,参赛单位均派出了最具实力的选手其中包括教练,比赛进行的异常激烈,周边县的乡亲们闻讯从百里之遥纷纷赶来观战,因人多,又没太大的观看位置,周边山上座的全是人,场面颇为壮观,最后,北方戳脚武馆的刘项军夺得了本次大赛的擂主称号,保定日报对此曾做了报导。

同年,一些以研究、传授于一体的大的门派组织也陆续诞生:

保定形意拳学社(主任:范英、95年范英故去后由谢和修老师接任)、 

保定范氏形意拳研究总会(会长:范志安:范志安是范英老师之子)

保定市萧式内家拳研究会、(会长:萧铁僧:萧铁僧是肖公卓老先生之子)。

保定市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东海:张东海是太极名家马虹的弟子)

保定市扬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王喜禄:王喜禄是肖门弟子)

保定市孙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刘守信)

保定孙禄堂武术院(院长:戴建英、常务副院长,高建设)

保定市武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范际臣与扬芳田两代人传授,属郝为真弟子闫志高一系。)

保定市天鹏散打搏击俱乐部(董事长:郄红卫:戳脚门派传人)

保定市云飞武术跆拳道训练中心(主任:申云飞:保定形意门冯立谦的弟子)

当时在保定市影响较大的经常参加表演、比赛等活动的还有:田野汽车厂武术队、三中武术队、玉生武术队、立谦武术队、等,也正是因为保定的拳种流派多,自古就有民间习武之风,引来一些武打片(白龙剑)(铁球传奇)(荒原喋血)(敌后武工队)等影片的导演纷纷来保挑选武打演员,前往助演,导演对我市演员多样而扎实的武术功夫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80年代中期,根据国家体委精神和新形势的需求,我市竞技武术的水平也提高很快,在全国和河北省的运动会或锦标赛中获金牌的女队队员有:冯景梅(全国双鞭冠军)、梁晓燕、冯艳丽、韩艳丽、李志红、韦玮、杨洋、巨文馨等。获金牌的成年女子有:刘淑英、贾丽芳等,少年男队有:蒋东旭、耿飞、沈胜国等。在成年男子传统项目中获金牌的有:崔林生、宋振奎、王磊、杜吉顺、周恩平等。1984年在河北省运会上老拳师范英一人连夺三块银牌,成为奇谈。82年在省锦标赛上我市惠阳武馆的王宗荣获传统棍术第一名,保定的实力当时在河北省处于霸主地位被省内其它队所羡慕不已。之所以能在全省多年处于领先地位,均和当时的武术专职教练付福泉老师完善的组织、按规则在每次大赛前的辛勤集体训练有关。

值的保定人骄傲的还有享誉国内外,被称为北腿之杰的戳脚拳也是起源于我市蠡县,为了系统的继承、研究和发展该拳种,蠡县孙玉怀、李玉峰等驾车跑遍了蠡县、饶阳、肃宁、高阳、等地接触了无数的门内人士,于2001年5月成立了蠡县戳脚、翻子拳协会。中国武协主席张耀庭、副主席赵双进、副主席张山、副主席高级教练吴斌、河北省武协常务副主席刘鸿雁、北京戳脚、翻子拳研究会会长刘学勃、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门惠丰,及来自全国各大拳种研究会的会长4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另一个起源于保定的拳种就是雄县的鹰爪翻子拳其创始人是雄县孤庄头村人,刘仕俊,刘仕俊生于清咸丰年间,曾任正白旗禁军教旅总教头,现已传至第七代人,三十岁左右的年青人大多是第六代。该拳种的门人已在国外设立武馆。

另一个值的骄傲是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孙式太极拳,创始人是保定完县(现在的顺平县)的孙禄堂,别名福全,生于咸丰十年,其女孙剑云曾多次来保定市和惠阳厂授课。

高阳的短拳也是极有特点的一个拳种,主要分布在河北一带,江浙一带的花拳亦属短拳类。其套路中有十二短,绵张短打、八间翻等。器械有:判官笔、孙膑拐、鬼门十三刀等。

地市合并后隶属保定的许多县都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武术活动和赛事,既促进了参赛队员的水平提高又带动了本县武术活动的大力开展。

保定市体委、市体总对武术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视,近些年来除每年举办三次(两次套路、一次散打)比赛外,

1992年还积极承办了河北省八运会的武术预选赛和正式比赛。1996年承办了河北省各馆、校、社武术比赛。2004年承办了燕赵国际武术散打中欧对抗赛。

1993年4月至1995年六月由第二业体校副校长王玉生担任武协主席。后因地市武协合并进行了改选。

2005年市体总成立了《保定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心主任由体委竞赛训练科的孟英利同志担任。2006年体总下发了《关于任命孟英利同志为市武术协会秘书长的决定》。2006年保定市武协选举换届,市体育局包玉川副局长连任市武协主席,郄红卫任武协执行主席。同年承办了河北省“白云杯”武术比赛。2007年组织承办了河北省太极拳锦标赛。市武术协会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2007年10月为迎奥运保定市“水碾头村委会”、“水碾头武术会”积极筹备承办了“迎奥运(水碾头杯)传统武术大赛。由于保定市武术水平的整体提高,许多门派的老师和选手纷纷走出了家门,到外地去观摩,学习、比赛。

1994年我市冯立谦老师在河北省武术比赛中获传统表演一等奖,2007年在保定市六运会上获社会组太极拳男子A组银牌。

1995年8月河北省深州举行的首届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上我市成年男子组李景还有成年女子组何秀芝与刘秀英的二人对剑均获一等奖。

1995年9月邯郸体育馆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大会》上,我市王喜禄获传统杨式太极剑银牌。

1997年4月12日至4月15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河北深州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中我市形意拳代表队阵容强大,共有62人参赛。这也是建国后,我市到外地参赛人数最多的一次。形意拳学社代表队由谢和修老师领队兼运动员,在老年男子组比赛中一人独得:传统形意拳、自选综合形意拳、等三个一等奖,为我市争得了荣誉。还有其他成绩优秀者,限于篇幅恕不一一例举。

2001年我市萧氏内家拳研究会理事长,杨氏府内派传人萧铁僧在《首届世界太极拳峰会》上获一等奖,太极剑获二等奖。

2004年在保定市体育馆举办的圣在提倡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生活为主题的“常青杯”老年武术表演赛上,我市一代武术名师戴锡臣老拳师的表演获得了一等奖。

国际武术大赛中我市第三中学的武术老师王双合在全国太极拳锦标赛上喜获金牌。

保定市水碾头武术会的戴伟老师不仅多次在保定市武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还在第二届、第三届《香港国际武术节》的武术比赛中一举获得了枪术和翻子拳两项冠军,在2007年河北省农民运动会上,并接受了香港翡翠电视台的专访。

2007年,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东北亚国际电视才艺展示组委会》举办的武术展示中冯立谦、宋振奎、戴伟均获得优秀指导教师金奖。

2007年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在石家庄举办,我市以孟英利为总教练的代表队以4金1 银2铜金牌第一的成绩。首次获得团体第一,

近年来,我市武术训练中心成绩逐年提高。在省内已由弱势项目成为我市的优势项目,并将逐步成为我市竞赛武术项目的夺金大户。在近两年的全国比赛中,已有20余人次进入全国前八名。

同年,苑七里店的苑永战参加了中央体育台《武林大会》的比赛。至此,我市武术练习者的身影不断在国内、国际武术大赛中摘金夺银,树立了保定武术强市的形象。愿我市传统武术能够乘水碾头武林盛会之春风,继续发扬光大,为我市的美好明天再创辉煌。

 

(作者:保定武术学校编辑:admin)